“很荣幸站在董事长奖学金答辩的舞台和大家分享我的奋斗故事”
得知有这样一个分享经验的机会时,我感到十分荣幸也诚惶诚恐,每个领域里做得比我好的人太多了,自觉普通渺小,谈不上什么指导意义。成功经验大家从小听得不少,那我这次就不谈那些,将这几年起起伏伏中的反思和感悟与各位分享,它们可能是我在践行的,也可能是领悟过后还没能做到的,如果大家觉得有所帮助的,那么我们共勉。
1、学习的目的单纯一点
这个建议包括以下两层含义:一是学习这件事本身不应急功近利,一味追求那些马上能看见的显性进步,更重要的是保证每一步走得踏实、学进脑袋里。如果想学好,一开始就要摒弃投机取巧、侥幸过关的念头,那才是学习应给予的安全感,不然非常容易在关键时刻倒塌。二是学习的目的不要太复杂,找出一两个最能支撑你的信念,以提升为最终目的。想法太多了步子迈不大,也容易顾此失彼,最后平平庸庸。
2、减少得失心,不惧失败
以一种平常心对待得失,聪明的人很多、努力的人很多,成功时戒骄戒躁,人外有人,应该感恩,以谦虚敬畏之心上下求索,提高自己以称得上那份荣誉。而失败了也不应灰心丧气,极端地否定自己,客观世界不断变化是生活的常态,要相信自己,汲取教训、找到优势,尽快重振旗鼓,勇敢出发,只有上路了才会遇到更多机遇。
3、永远有重头再来的勇气
把解决问题和成长本身当做目标,而无所谓过程是否潇洒。一次、两次的失意,一年、两年的落后,放在人生中可能没有那么严重,只管步履不停地朝目标迈进,或早或晚,你会实现心愿的。回看祖国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也是如此,我们之所以为她感动骄傲,不是因为她一路顺风顺水世界无敌,而是无论发生什么她永远屹立不倒,永远怀抱希望,永远艰苦奋斗,敢于自我革命。和祖国母亲比起来,我们经历的苦难应该没有那么难以承受吧,如果为她感动,更应该身体力行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。
4、不给自己贴标签,勇于挑战畏惧之事
什么是贴标签,我的理解是对自己说: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,我只擅长做什么样的事,其它的我不碰。我非常鼓励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然后坚持不懈,但我建议的前提是尝试过更多可能之后再下定论,最合适的那条路必定是比较出来的。我从前是个内向不爱交际的人,大一的我经常思考:我的性格怎么能把商科读好,连上台发言都能把自己激动哭,如何参加商赛、做到滔滔不绝、如何在这个最需要合作与交际的行业做好?我开始逼着自己改变,主动与同学打交道、申请担任班委和球队队长、组织队伍参加商赛、在小组作业中请求做汇报人等等。最后的进步肉眼可见,我在一直畏惧的商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,还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初创团队合作,更真实地体验创业的过程;在曾经不太喜欢的英语上获得三项全国奖项;自学数学建模,成为21年校美赛集训队中唯一一名会院队员,斩获国际二等奖。
我比较喜欢学术这条路,刚开始时我才大二,也听到许多声音,有人问我做这个干嘛?对XX有帮助吗?本科生也做科研吗?有学长学姐的经验吗?等等等,当时的我确实没法回答这些问题,也不能做任何保证,但我知道这是我一直向往的事情,我也在过程中越发体会到其中的乐趣,“做下去”,我心中一直只有这一个念头。
我曾作为旁听本科生论坛凌晨五点从三水打车去中大,回到学校后到处找前辈交流,请求旁听组会、开始自学计量。21年4月我进行了第一次研究设计的汇报,后又两次打磨课题方向,手工录入了300个地级市5本书的数据,同年12月我完成了论文初稿,并投至第三届全国经管类本科生论文研讨会。我的愿望实现了,我站在了一年前渴望的舞台上,并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。现在回看,那篇论文有很多缺点,能拿到奖实属幸运,但第一篇作品的诞生教会我热爱和坚定。
学习很重要但不要因为学习丢掉了其它有意义的事情,大学是有无限可能的时期。多做做志愿活动、参加社会实践,这些身体力行的事情会终身难忘。在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发展一些兴趣爱好、好好锻炼身体、交一些好朋友、谈一场恋爱都可以,专注于远方的同时不要忘了看看沿途的风景。
昨日之深渊,今日之浅谈。所有的经验或许只有在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才显得轻巧才有底气,但唯有在路途中的人才能真实感受到每一步的不易与迷茫,所以同学们遇到挫折时、遇到与别人的“成功路”不一样时,不必灰心不必丧气,那就是每个人必须要走的路,走下去那便是属于你自己的路。